1978年,路遥终于有了一间十平方米的单独宿舍。里面除了一桌一凳一床与书籍外,别无所有。入冬了,屋里便生个蜂窝煤炉子取暖,条件十分简陋。
当年冬天的一个晚上,路遥就在这间斗室,因煤气中毒差一点出了问题。原来是晚上写东西睡得太晚,天快亮时觉得头晕,想爬起来,竟不由自主地滚到床下。人虽然爬到门口,却无力站起来开门,也喊不出声来,就那么晕了过去。大家后来仔细检查,原来是这间斗室的烟囱铁锈堵了炉子,导致路遥煤气中毒。
他在这间小屋里写下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讲述在“文革”武斗期间,被造反派“关押”的县委书记马延雄,为了避免两派大规模“武斗”而勇敢献身的故事。
《惊心动魄的一幕》写成寄出后,路遥的心也就随之悬了起来。这部中篇先是《延河》副主编贺抒玉推荐给某大型文学刊物的主编,不久被退了回来;又寄给另一家刊物,第二次被退回。两年间,接连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型刊物,都被一一客气地退回。每次投稿后,路遥在等待发表的焦虑与煎熬中度日如年。
当《惊心动魄的一幕》再次被退回时,路遥甚至有点绝望,他将稿子通过朋友转给最后两家大刊物中的一家,结果稿子仍没有通过,原因是内容与当时流行的观点和潮流不合。朋友写信问路遥怎么办?路遥写信告诉他转交最后一家大型杂志——《当代》,如果《当代》不刊用,稿子就不必寄回,一烧了之。朋友把这部小说寄给了《当代》编辑刘茵。
《惊心动魄的一幕》手稿

就在路遥彻底灰心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幸运终于降临到不屈不挠的路遥身上。过不多日,刘茵打电话到《延河》编辑部副主编董墨那里,说:“路遥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秦兆阳同志看过了,他有些意见,想请路遥到北京来改稿,可不可以来?”

董墨很快把电话内容告诉路遥,路遥欣喜若狂。他终于要看到所期望的结果了。《当代》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杂志的“四大名旦”之一,倡导“直面人生、贴近现实”,以发表现实主义作品为主,整体大气、厚重,能在《当代》上发表小说是作家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1980年5 月 1 日那天,路遥激动地给《当代》编辑刘茵写了一封长达八页的信,诚恳而详细地阐释了这部小说的创作动因、思路乃至写作中的苦恼。他在信中说:

这篇作品目前这个样子并不理想,缺陷和不足都很明显。今后如有机会和条件,我想用较大一点的作品来反映这一段生活,这是现在我的想法。

……

尊敬的刘茵同志,我各方面的修养和准备都很差,极希望您和编辑部同志经常给我帮助和指导。我在内心十分感激《当代》编辑部,因为我们这些年轻人发作品是很困难的。遇不到热心的编辑,往往看也不看就退回来了。这篇作品写成后,曾给几家大刊物寄过,但都被退回来。如这里也维持“死刑原判”,我就准备把稿子一把火烧掉。我永远感激您和编辑部的同志,尊敬的前辈秦兆阳同志对我的关怀,这使我第一次真正树立起信心。

……

也是在这天,路遥还情不自禁地给朋友谷溪写信,表达了他当时的激动心情 :“我最近有些转折性的事件。我的那个写文化革命的中篇小说《当代》已决定用,发在《当代》第三期上。这部中篇《当代》编辑部给予很高评价,秦兆阳同志(《当代》主编)给予了热情肯定……中篇小说将发在我国最高文学出版单位的刊物上(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是一个莫大的荣誉。另外,非常有影响的作家前辈秦兆阳同志给予这样热情的肯定,对于我的文学道路无疑是一个最重大的转折……”

刊出《惊心动魄的一幕》的《当代》

5 月初,路遥应邀到《当代》编辑部修改小说。他在责任编辑刘茵的带领下,去北京市北池子秦兆阳简陋的临时住所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当代》主编。刘茵后来回忆:路遥见到秦兆阳后非常局促,双手放在膝盖上端坐着,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秦兆阳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生,他的青春年华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全国解放后,他担任过《人民文学》副主编、《文艺报》执行编委。1956 年发表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引起很大反响,他后来被打成右派下放。1980年,他出任《当代》文学双月刊主编。也就是说,《惊心动魄的一幕》是他上任不久后就看到的稿件,路遥的确是幸运的。

路遥在秦兆阳的指导下,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修改了二十来天,小说比原稿增加了一万多字。当然,责任编辑刘茵与二审的副主编孟伟哉也为这部小说的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路遥当时无限感慨地说:“改稿比写稿还难。”

5 月 24 日,路遥给谷溪的信中谈到这个情况:“我于 5 月初来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改那个中篇小说已二十来天了,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比原稿增加了一万多字,现在六万多,估计在《当代》第三期发(9月出刊)。此稿秦兆阳同志很重视,用稿通知是他亲自给我写的,来北京的第二天他就在家里约见了我,给了许多鼓励……”

5 月 30 日,路遥改稿后离京时,给《当代》副主编孟伟哉写了一封信“您和刘茵同志提出的其他意见,我都尽力按你们说的解决了。我自己文字功力很差,有些疏漏和错字请编辑部的同志给予纠正……”

《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当代》杂志 1980 年第 3 期上头条刊发,秦兆阳专门题写标题。在秦兆阳的推荐下,《惊心动魄的一幕》还一连获了两个荣誉极高的奖项 :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79 年—1981 年度《当代》文学荣誉奖。尤其是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是新时期陕西作家的第一次获奖。1982 年 3 月 25 日,秦兆阳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要有一颗热情的心:致路遥同志》,高度评价这部中篇。

独具慧眼的秦兆阳赏识了这部小说,并成就了路遥。命运的转机就在坚持之间,对于路遥来说就是这样!路遥一跃进入全国知名作家的序列。十多年后的 1991 年,路遥在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直言不讳地称秦兆阳是“中国当代的涅克拉索夫”,他写道 :“坦率地说,在中国当代老一辈作家中,我最敬爱的是两位。一位是柳青,一位是健在的秦兆阳。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称他们为我的文学‘教父’。……秦兆阳等于直接甚至是手把手地教导和帮助我走入文学的队列。”

本文节选自厚夫的《路遥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至今销量10万+
作者简介

厚夫,本名梁向阳,男,1965年生,陕西延川人。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当代散文流变研究》、《边缘的批评》、《走过陕北》、《行走的风景》等多部著作,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表彰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等多项文学研究与创作奖励。有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内容简介

路遥的短暂人生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光焰,其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然而,英年早逝的路遥的人生状态始终像谜一样地困扰读者。《路遥传》的作者是路遥生前的忘年交、路遥文学馆馆长以及路遥研究界的权威之一,掌握丰富的一手资料,披露了大量路遥不为人知的往事,还原路遥的写作时代,展现他的写作精神。

航宇
1964年生,陕西清涧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版有散文报告文学集《你说黄河几道道弯》、中篇小说集《他妈的,男人!》、长篇纪实文学《路遥在最后的日子》、散文报告文学集《永远的路遥》、长篇小说《生命河》《市长不在家》《新县长》《麻六的城》等。
内容简介
这是路遥生命最后的时光。在《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后,这位风光无限、雄心万丈的著名作家,却突然患上严重疾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不仅承受着十分难挨的病痛折磨,还接连经历了经济拮据、婚姻破裂、兄弟失和等等人间痛苦。作者航宇是路遥的同事、朋友,在路遥生命最后的两年,他如亲人般陪伴照顾路遥,也见证了路遥最后的沉重、抗争和无奈。

稿件初审:周 贝

稿件复审:王 薇

稿件终审:王秋玲

举报/反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5万获赞 1.6万粉丝
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百家号
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